时间:2011-02-11 09:20
来源: 华声在线
浏览量:7317
《湘问》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重点频道之一,由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华声在线新闻网站(voc.com.cn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是媒体融合下的党媒移动问政、监督、咨询平台。《湘问》频道与湖南日报“社情民意”版、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栏目在人员、后台、数据库、采编流程上互通互融,形成党报、党网、党端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时间:2011-02-11 09:20
来源: 华声在线
浏览量:7317
长沙晚报2月11日讯 (记者 卿永锋 周辉霞)“你补,或者不补,高考就在那里,不迟不早。”模仿《非诚勿扰2》的这句话,描述了学生对于假期补不补课的纠结和无奈。今年寒假前,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号称史上最严“禁补令”,重拳出击假期补课行为,连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都严禁补课。现在寒假已经过了一大半,最严“禁补令”到底执行得怎样?学校、家长、学生反响如何?“禁补令”是否催热了校外培训市场?连日来,记者就此采访了各方人士。
学校
新“补课”方式各显神通
去年12月21日,湖南省教育厅明确规定,从2010至2011学年寒假开始,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各个年级学生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将初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此后,省教育厅连续在多个不同场合强调“禁补令”,大改以前“只打雷不下雨”的旧习。加之1月中旬全省普降罕见大雪,各校紧急停课放假,年前各校校园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没有或明或暗地组织成建制补课,而是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或上校外培训班进行提高。
“禁补令”是下发了,但对初三和高三毕业班学生来说,不抓紧寒假时间多上点课,就很难尽早完成全学年的教学任务,会对下学期的总复习带来不利。如果不补课,造成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的下降,这责任还不是要学校、老师来承担?于是,一些学校施展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式的替补做法。如某省示范高中发给每名高三学生一张光盘,上面有该校旗下网络学校的客户端,学生可在家里利用电脑远程与老师交流学习;一些学校通过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统一组织学生补课,一般是由家长委员会中几个热心家长牵头租间民房,请任课老师上课。“收费当然不会便宜,和校外培训机构差不多。不过,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只能咬牙坚持。”一位家长介绍说。
家长
花大价钱为孩子报培训班
“禁补令”虽然刹住了学校的补课风,但对于校外的培训班却无可奈何。因此,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上培训班补课的方式,校外培训市场因此日渐红火。市民张女士在年前就为儿子报了名,让他年后上培训班。她说,儿子自上高中起,就经常上培训班补课,“大家都在补课,儿子不补怕落后”。张女士给儿子在位于解放东路的一家培训机构报了数学、英语和物理三门课,每门690元,总计花了2070元,“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两千多。但为了孩子的成绩,只好硬着头皮来给儿子报名。”
“高考在那里,升学的压力在那里,教育主管部门能禁止学校补课,但禁不了培训机构。对于家长来说,‘禁补令’反而增加了孩子的教育成本。”面对课外培训费用,家长们普遍认为经济压力很大。对此,一位资深教育人士认为,省教育厅禁止学校补课的初衷值得肯定,出发点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然而,却没有考虑到如今校外培训机构这么多,因此实质上是将补课从学校转移到了社会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不过,也有很多家长赞同“禁补令”。一位姓李的家长表示,他只想给孩子一个快乐轻松的寒假,不想给他增添太多的学习压力。平时孩子从早晨6时起床,到晚上11时才休息,实在太累了!现在寒假不准学校补课了,难得让他轻松一下。
学生
想多点时间休息又怕被落下
假期不补课,学生一方面觉得可以调节学习节奏,一方面又担心不补课会被拉开距离。这种纠结的心理,在各个学校的百度贴吧里让很多学生有话想说。
在长沙市一中的贴吧里, 一名网名为“abbb”的网友认为,高考不改,“禁补”就是空话,不过多放假对于他这种喜欢自学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网友“呼吸音乐の空气”也持支持“禁补”的观点,他在留言中说:“‘禁补’其实挺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一样也要慢慢培养吗?如果不‘禁补’,我们真的完全还是在靠老师。如果想学习的话,你可以在外面自行上课,一样不会耽误。适当的调整和休息是很有必要的,再说高三不补课还有很多事要忙,比如看大学的专业自主招生情况等。”
网名为“李嘻”的学生则认为,“禁补令”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或许是放松,但对于“高三党”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懂得自主学习。它打乱了学校原来安排的复习计划,使时间变得更加紧迫了。
疑问
补课为何会屡禁不止?
实际上,早在2000年年初,为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就曾颁布“禁补令”。10年来,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年年发文,重申禁止补课的规定,但各地有关补课的报道和信息仍然屡见不鲜。为什么补课屡禁不止呢?
对此,高三家长陈先生说:“我们知道补课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还增加了家庭负担。但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能考上一所理想大学,这钱就花得值!如今的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谁敢掉以轻心?”
“我的孩子现在上高中一年级,英语成绩老是跟不上,落后其他同学一大截,很让人着急。不补课怎么行呢?”一名自称是家长的网友留言说,现在一个班里有几十名学生,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很难因材施教。于是,尖子生觉得在课堂上“没吃饱”,要补课;差生觉得没听懂,也需要补课。“补课是一种刚性需求,禁得了吗!”
长沙某名校校长表示,“禁补令”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在当下的高考评价体制下,他们不敢掉以轻心。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最后还是以应试来论英雄,考不好,其他都免谈。从内心来讲,学校并不愿意补课,但是不补课的话,家长不答应,升学的压力摆在面前。因此,对于是否补课,他内心非常纠结。
链接
网友关于“禁补”的留言
网友“寿比南山”:“禁补令”既然出台,就应确保有令即行,有禁则止。
一腾讯网友:最严“禁补令”不能作秀,对应试教育要“禁补”也要“进步”。希望湖南这次最严“禁补令”能带来可喜的收获。
网友“残阳的孤影”:就算不集体补也有很多人私下补。除非不高考,否则“禁补”乃空谈。
一人民网网友:当前不仅“禁补令”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其实,“禁止高考复读”、“禁止乱收费”、“禁止收择校费”等诸多“禁令”无不如此。如果一味地规避关键问题,补课、复读、乱收费、择校费仍会一往无前,难以停息。
编后
无论家长、学生,还是学校、老师,其内心其实并不希望利用假期补课。可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这课肯定还是会补下去的。“禁补令”可能管得了公办学校,但管不了校门外雨后春笋般的培训机构;可能管得了一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不仅教育部门要认真分析,相关方面乃至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让教育回归本位。
一审:谢龙彪,二审:刘乐,三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