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湘问》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重点频道之一,由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华声在线新闻网站(voc.com.cn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是媒体融合下的党媒移动问政、监督、咨询平台。《湘问》频道与湖南日报“社情民意”版、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栏目在人员、后台、数据库、采编流程上互通互融,形成党报、党网、党端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健康,从心理开始

时间:2020-09-02 09:59

来源: 湖南日报

浏览量:17428

  

漫画/傅汝萍

湖南日报记者 欧金玉 史学慧

“看到孩子贪玩,学习不认真,我就会发火,控制不住打骂,事后又后悔”“工作任务重,一紧张就失眠”“对生活不满意,看谁都不顺眼”……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焦虑、失眠、抑郁、愤怒等情绪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身体有了病,人们都会想到上医院看医生,心理有了病,又有多少人会引起重视去寻求解决方案呢?但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加强心理保健、避免心理疾病,应当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抗疫战线建起了一条有温度的心理“补给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人一天到晚惶恐不安,看谁都像病人,甚至总疑心自己也感染了病毒; 医护人员也有心结:我们近距离接触观察隔离人员,万一自己不幸感染了,怎么办?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市民,都经历了不以为然、慌乱、恐惧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对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心理健康问题也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心理健康服务更是高频率的进入了大众视野。

在人们陷入焦虑、恐惧、崩溃等不良情绪时,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免费为广大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建起了一条有温度的心理“补给线”。如省教育厅组织成立了湖南省高校疫情心理援助平台,来自省内7所高校的5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利用该平台,为全省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咨询、减压疏导服务;娄底市专门成立“抗击疫情心理护航”心理援助中心,组建了一支60多人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心理咨询热线为市民提供服务,同时还在微信群上建立心理援助服务群;湖南省脑科医院开展“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与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帮助长沙市100余名公交车驾驶员、出租车司机提高心理健康认识,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守护公共交通生命线;湖南省人民医院“情绪管理门诊”开诊,面向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和受疫情影响的老年人、青少年、有情绪管理失控或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提供专业的服务等。

所有这些,都是指导人们在必要的防护下进行丰富、规律的生活,增强“心理免疫力”,让疫情带来的茫然、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和体验及时得到疏导与缓解,从而坚定信心面对变化不断的疫情形势和未知的风险。

心理健康服务渐入人心

其实,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多年来,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从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开展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心理健康服务渐入人心。

近年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学生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家庭和社会大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而我们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生理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如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当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具有优秀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2014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在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绝大多数学校有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学校也经常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专业志愿者开展讲座,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

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也将关注职工心理健康纳入工作体系,聘请专业人士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为职工提供心理疏导。谢劼玲是长沙铁路供电段的职工,也是一名兼职心理咨询师。自2017年开始,单位便委托她向职工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她告诉记者,职工们都很喜欢听她讲课,不少职工遇到子女教育、家庭矛盾、工作困扰等情绪问题时都愿意向她求助。每当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让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疏导,她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一打开电脑,“拿着死工资,不如考个心理咨询师”“兼职时薪400元起”的广告便立马跳了出来。心理咨询师当真有这么火爆吗?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发现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依然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目前,社会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度仍不够,普通民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也不足。在记者调查中,很多市民对心理健康知识都不甚了解,不少市民甚至把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纳入“精神病”或“变态”一族。社会的偏见使得许多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真正主动去寻求帮助的人很少。很多人出现情绪问题,最多是找家人或朋友倾诉,更多的是自己憋在心里,有的慢慢化解了,有的则抑郁成病。预防性服务不到位,使得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

心理健康服务市场需求大,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长沙市是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但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社区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硬件条件也不错,便普遍缺乏心理咨询师,很难发挥服务功能。有的社区只能依靠志愿者偶尔开展服务活动。有社区干部甚至告诉记者,他们聘请学校心理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师,只是将其照片贴在墙上应付检查,实际上没开展工作。

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滞后,跟不上社会的需求。据了解,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没有规范的标准,执业准则、职业道德没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机制,从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有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实际具有心理督导能力的人并不多。如在社区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多以志愿者为主,且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2002年劳动保障部门设立心理咨询师认证制度,此后虽然有不少人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这批人真正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不到10%,且从业者在接受督导和自我成长方面的培训普遍缺乏,自身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督导,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更让人忧心的是,目前心理咨询服务行业属于“三不管”地带,没有具体的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只管给心理咨询师认证发证,民政部门只管协会登记,个人开办心理咨询室不是医疗行为,无需通过卫健委审核,只要办个工商执照即可。特别是2017年起劳动保障部门停止认证后,虽然社会上从事心理咨询的机构依然在招揽生意,一些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也不断走入社会开展心理咨询业务,但这些从事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仍处在一个尴尬的无证和无人监管状态。

心理健康服务最重要的任务是“治未病”

8月18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阎平。阎平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他认为现实生活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是极少数,人群中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都是正常的,但或多或少都有情绪问题,出现亚健康状态,但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必须就医治疗。日常情绪出现问题,大多数人通过自我调节,能够恢复正常。有的人则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驱除内心的阴霾。我们要关心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要关注亚健康状态的正常人。

心理健康服务最重要的任务是预防、是“治未病”,是倡导积极心理学,我们要主动出击,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通过日常性的教育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同时,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让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

爱与关怀是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关爱我们的内心,才能善待生命、善待自我、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相关链接

学会管理

自己的情绪

情绪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忧郁寡欢、悲观失望、矛盾、恼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中,不仅精神上陷入困扰,而且情绪的压抑,尤其是不良情绪的积累,是癌症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弄清自己当时的感受,认清引发情绪的原因,找出适当的方法缓解或表达情绪。

WHAT-我现在有什么情绪

由于我们平常比较容易压抑感觉或者常认为有情绪是不好的,因此常常忽略我们真实的感受,因此,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要先能察觉我们的情绪,并且接纳我们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伤心、失望、愤怒、开心只要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我们就要学习正视并接受它。只有当我们认清我们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感受,才有机会掌握情绪,也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会被情绪所左右。

WHY—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情绪)

我为什么生气?我为什么难过?我为什么觉得挫折无助?我为什么……找出原因我们才知道这样的反应是否正常,找出引发情绪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尽量不要把原因归结到人,而是具体什么事引起了你的情绪。

HOW—如何有效处理情绪

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平常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什么方法对你是比较有效的呢?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管理情绪。

首先识别不良情绪的来源,通常是负面的看法,如此,可以转换思维角度,改变负面的看法,不一定要变成正面的观点,但至少是不再负面。

其次,适当宣泄不良情绪。比如有些女性喜欢通过逛街来放空自己;有些人喜欢大吃一顿来犒赏自己;有些人喜欢嗨歌来放松;有些人喜欢爬山、登高望远来舒缓自己。

第三,结交心态良好的朋友,向朋友倾诉,让朋友帮忙,将你拖出不良情绪漩涡。

第四,行动起来,暂时搁置不良情绪,去运动,去交际,去工作,等不良情绪过了,再自我分析,总结经验来应对下一次不良情绪的来临。

第五,寻求专业医师,比如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他们会找到不良情绪的由头,给予最专业的帮助。

(摘自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心康乐”公众号)

■相关链接

社区架起“心灵之桥”

社区矫正是对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实施的非监禁性刑罚。近年来,长沙市开福区司法局探索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疏导和思想改造的“心理矫治”模式,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和矫正力量,为社区服刑人员架起一座重塑自强、自立、自尊健康人格的 “心灵之桥”。

2017年,开福区司法局提供了60万元资金,支持东风路司法所“心理矫治”工作,开辟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矛盾。心理辅导区共有三个区域:一是心理舒缓区,放置有音乐舒缓椅、沙盘游戏和法治图书角,用于稳定社区服刑人员情绪;二是减压吧,提供成人和儿童版的宣泄器材,并可在情绪宣泄后留言,发泄负面情绪;三是教育培训室,用于对特殊人群及其家属和青少年开展教育培训、心理辅导。

在开福区司法局的帮助衔接下,东风路司法所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引入专业力量——麓山枫社社工组织参与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给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进行危险性和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健康讲座。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情形及时向开福区司法局报告,防范重大风险。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小张因打架斗殴被判处进行社区矫正。小张刚开始接受社区矫正时很抵触,工作人员了解到,小张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忙于生计对她疏于关心,母子关系紧张。开福区司法局指导司法所为小张成立了矫正帮助小组,制定了专业的化解方案,心理咨询师又多次单独与小张沟通,渐渐地,小张开始积极参与集中劳动学习,主动向司法所汇报近期动态,与母亲的关系也缓和了。解矫当天,小张表示,未来会好好找一份工作,好好和妈妈相处。

4年来,开福区司法局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大型心理辅导40余场,参与受益社区矫正人员100余人,共进行各类心理测评200人次。

刘旭波 张翠霞

一审:谢龙彪,二审:刘乐,三审:文杰

投诉反馈,及时掌握

发布评论

我要投诉 部门回复 下载新湖南 在湘问上提问

最新投诉

更多

关注排行榜

更多
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 华声在线新闻网站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主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