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湘问》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重点频道之一,由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华声在线新闻网站(voc.com.cn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是媒体融合下的党媒移动问政、监督、咨询平台。《湘问》频道与湖南日报“社情民意”版、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栏目在人员、后台、数据库、采编流程上互通互融,形成党报、党网、党端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收费高还“只游不学”?研学旅行频遭家长吐槽

时间:2019-12-11 09:07

来源: 湖南日报

浏览量:14438

 

湖南日报记者 欧金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湘教发〔2017〕37号“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有的学校还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但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由于课程设计不科学、研学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沦为旅行社牟利的工具,招致一些家长不满。如何制止研学旅行市场乱象,使研学旅行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亟待引起各方重视。

学生家长反映“被自愿”参加

研学旅行是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但目前政府财政并无此项投入,全靠家长掏腰包。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的境内外研学旅行费用,并非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虽然有规定:研学旅行应在家长和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开展,但不少学校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无异于把研学旅行“强制化”了。

株洲市石峰区外国语学校家长反映:该校小学部每年研学一次,初中部每个学期研学一次,次次都是出省研学,费用都是大几千,参与的就会给综合素质评价加分。而这样的研学大多只有游没有学,家长如果不同意,孩子就会怪父母舍不得钱,攀比之下,心灵受到伤害。

攸县长鸿实验学校组织学生赴广州长隆动物园搞研学实践活动也曾备受家长诟病:要求全体参加,不去要扣分存档。行程3天,来回坐车要2天,真正活动只一天时间。初中部14个班,700多个学生,大部队出发,大部分时间花在坐车上。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们能从中搞啥研学与实践活动?不过是一次次兴师动众的旅游罢了。

武冈市稠树塘镇杨柳中心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抱怨:市教育局要求全市每个中小学生交1050元,由旅游公司组织去外地参观学习。我的孩子很懂事,知道自己出生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不想报名。学校就说,这是集体活动,都得参加。

衡阳市某学校一名家长还透露该校一次研学旅行的潜规则:学生每生收费575元,老师每生可得回扣15元,学校每生可得回扣50到70元。为了利益,高二年级已经是第三次举行研学旅行了,这次规模很大,两个年级1000多人。那么多学生一窝蜂到一个地方,能学到啥?孩子不去,又受人鄙视,家长不满又无可奈何。

收费无需物价审核

研学效果尚无评估标准

“意见”建议研学旅行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但记者了解到,不少地方并没有把握这一原则,组织上千人、几十台车浩浩荡荡前往市里、省城、省外搞研学旅行。收费也没有经过物价部门审核,都是各个学校自行比较、选择承担研学旅行的机构。旅行社缺乏行业规范,收费标准不一,到同一个研学目的地,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旅行社,提供的价格差距不小。有些旅行社在和学校签订研学合同时,甚至会达成口头协议,向学校进行“返点”。更为普遍的是给学校老师“送名额”,带队老师基本上不需要出费用,这些成本变相加在了家长身上。

除了收费问题外,最让人诟病的是有些研学旅行“只游不学”,就是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而已。长沙一名小学生家长说,孩子的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研学旅游,大部分时间花在往返路途,活动前不见孩子了解次日的研学功课,活动结束也无需上交体验报告,感觉与家长带孩子出去玩没啥区别。

在了解上述投诉时,记者向地方教育部门了解了一些情况。武冈市教育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说,研学旅行2017年才在该市试点,邵阳市符合资质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有24家,武冈市有能力承载研学旅行教学任务的基地只有一家,邵阳市也只有9家,不可能接待全市所有的学生。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每次研学旅行要有研学课程单,但如何评估研学效果确实还没有具体标准。

株洲市石峰区教育局一名负责人说,该区不建议研学旅行赴省外开展。今年外国语学校出省研学没有向教育局提供备案资料,已被责令停办此次活动,对具体组织实施人德育主任履职不到位给予扣除年终奖金的处罚。目前对于研学旅行的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进行备案登记,至于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并未提上日程。

据了解,我省很多研学旅行基地没有专门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人才,研学旅行课程近乎空白,研学实践指导老师更是稀缺。很多基地简单地以导游词或者游艺介绍来代替研学旅行课程,也有研学课程未能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没有将基地优势深度挖掘并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需求,导致研学旅行漫无目的。长此以往,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规范行业标准

让研学旅行货真价实

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的教育意义毋庸置疑。但如何使研学旅行名副其实,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首先要抓好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制定研学旅行基地标准、研学实践课程标准、研学实践指导老师标准,让研学旅行真正达到教育效果。其次,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不同于普通的旅行,应凸显公共和公益性质,而非营利性。要对研学旅行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学校受利益驱使,与旅行社形成利益同盟。要对研学旅行的方案、具体项目的价格、活动内容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淘汰过于商业化的“游而不学”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分机制和反馈机制。另外,要健全经费筹措机制,要有研学旅行专项财政补助,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特困人员的子女实施费用减免政策,避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旅行刚刚起步,正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全社会重视、支持。人们期待研学旅行真正能聚焦学游并重、以游助学的目的,让更多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中锻造品格,在名山大川的游历中增强学识。

 

一审:谢龙彪,二审:刘乐,三审:文杰

投诉反馈,及时掌握

发布评论

我要投诉 部门回复 下载新湖南 在湘问上提问

最新投诉

更多

关注排行榜

更多
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 华声在线新闻网站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主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