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千亿湘菜产业背后的暗流:湘菜促进会,是推动者还是绊脚石?

投诉时间:2024-05-11

事发地区:湖南省,省本级,省本级

涉及单位: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

在这个美食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湘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国内外食客的喜爱。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个看似繁荣的产业背后,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这个本应是湘菜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推手,却被曝出一桩桩令人咋舌的行为,严重阻碍了湘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财务黑洞:利益输送的温床

据知情人士透露,湘菜促进会的财务状况堪忧,其财务制度如同迷雾,不仅缺乏透明度,更成为了个别人中饱私囊的工具。活动频繁,参与者寥寥,领钱者众,甚至出现一人代签数十人名领取款项的荒谬现象。年度财务报告如同虚设,既无明细公布,也逃脱了审计监督的法眼。更有甚者,内部人员疑似通过空壳公司进行资金转移,将公款变为私有,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对湘菜产业发展资金的直接侵蚀。

据知情人士透露:促进会原秘书处及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注册“湖南天下湘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其儿子的名义充当大股东代持股份,将协会会费导入公司进行协会和公司多头领取工资并股份套现;秘书处负责人违规安排其学生和弟媳分别担任促进会及关联公司的出纳,后期为掩盖财务问题将外部会计招募至促进会工作。

二、《中国湘菜大典》:文化的名义,敛财的手段

《中国湘菜大典》(第二版)本应是记录与传承湘菜文化的重要文献,却沦为促进会敛财的工具。长沙、株洲等地多所高校被迫“捐赠”巨资以助《中国湘菜大典》(第二版)出版的经费,餐饮企业若想获得一席之地,则需付出高昂的“入场费”。据圈内人士透露:更为恶劣的是主笔作者的辛勤劳动换来的竟是零报酬,而他们的名字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出资者。这种对知识创造者赤裸裸的剥削,让人心寒。

(左图红线标注是原作者,右图红线标注是是赞助商代表和主编彭子诚。既不尊重知识产权,还扣押文化人的稿费)

三、湘菜文化博物园之谜:六建其身,实则虚无

湘菜文化博物园,一个承载着湘菜历史与荣耀的梦想之地,却成了促进会玩弄权术的舞台。历经六次建设,博物馆依旧是个泡影,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服务于房地产销售的“展示厅”。每一轮建设的背后,都是对政府资金的无度索取,以及对真正文化价值的漠视。这不仅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湘菜文化尊严的践踏。

四、权力游戏:打压创新,扼杀活力

湘菜促进会内部的“大佬文化”,成为制约行业创新与进步的巨大障碍。个别人物自我膨胀,将湘菜产业视为个人领地,对内排除异己,对外则排斥一切可能威胁其地位的新思想、新势力。真正的专家、学者和致力于湘菜发展的组织,非但得不到应有的政策、财力的支持,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压。著名近现代湘菜研究学者、组庵菜研究集大成者,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用父辈留下的200多张菜单写成组庵菜专著,被迫无偿“征用”,甚至想署名某大佬为作者,这位老人因此住院、辞世。组庵菜研究者的悲剧,仅是冰山一角,它揭示了一个封闭保守体系下,创新与人才流失的残酷现实。

五、靠企吃企 问题严重

湘菜产业促进会作为非盈利性组织,理应为会员企业做好服务,但促进会原秘书处及专家委员会负责人,堂而皇之靠企吃企,以翻新自有别墅的名义,明示会员企业赠送相关物品,屋内的竹木、瓷器均系受贿所得,甚至院里的黑土都暗示当时龙山的会员企业从数百公里外拖来倒放。家里收受各类名烟名酒、食品消费卡更是数量惊人。经常巧立各种明目带人去会员企业免费吃喝,会员企业苦不堪言,唯有以拒缴会费形式表示不满和抗议,翻查近年断交会费的企业即可知道哪些是靠企吃企的受害单位。

面对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揭露,我们不禁要问:湘菜促进会,究竟是湘菜产业的守护者,还是其发展的绊脚石?湘菜的未来,需要的是透明公正的管理机制,是真正尊重与扶持创新的力量,而非被私利蒙蔽双眼的“促进者”。公众期待的,是一个能够公平、开放地促进湘菜文化传承与创新,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湘菜产业的明天,呼唤真正的变革与觉醒。 (00后)


左图红线标注是原作者
左图红线标注是原作者
右图红线标注是是赞助商代表和主编彭子诚
右图红线标注是是赞助商代表和主编彭子诚
投诉反馈,及时掌握
处理中

声明:

1.以上内容仅代表投诉者本人,不代表湘问·投诉直通车立场。

2.未经授权,本平台案例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复
    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