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湘问》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重点频道之一,由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华声在线新闻网站(voc.com.cn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是媒体融合下的党媒移动问政、监督、咨询平台。《湘问》频道与湖南日报“社情民意”版、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栏目在人员、后台、数据库、采编流程上互通互融,形成党报、党网、党端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面对污染,汉寿县环保局措手不及!

时间:2016-01-08

涉及单位:汉寿县环保局

地区: 湖南省,常德市,

汉寿县崔家桥镇黄廖村龙益凉席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严重污染我们村渠道,渠道污水黑臭,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空气难闻刺鼻,大人小孩天天呛的受不了。多次向县里投诉,但是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每次县里领导来处理后,这些厂子都停些时间,领导走后没两天又开始在我们村庄里浓烟滚滚,脏水乱排。但是现在也许是我们反映多了,他们习惯了,现在反映以后,他们更是变本加厉、为所欲为,每天都在生产。我们都是农民,在这里都住了大半辈子了,毒死呛死也就算了。可小孩子们还要在这里种地生活。 村里招商引资是好事,要是引进无污染的工厂,我们拍手称好,闲置的劳动力太多了,解决就业问题,也让村民有收入是好事。问题是现在这个工厂是污染环境的,更严重的问题是,位置就在农田附近,前后不到2米都是农田, 俗称“麻将席”的水竹凉席因表面光滑、性凉,是夏季纳凉避暑的利器。然而,不少小作坊因工艺简陋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今年以来,一批在益阳被关停的竹凉席生产线却被偷偷引入汉寿县三和乡黄廖村,对黄廖村造成严重污染隐患。

逃避打击,迁至三和乡黄廖村。

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被誉为“水竹凉席之乡”。村民们从事竹制品加工业已有近20年历史,全镇年生产竹凉席250万床以上,年创产值3亿至4亿元。但由于村民多是散户生产,工艺简单、条件简陋,且没有任何环保措施,这个产业对当地水源、空气和耕地造成严重污染,村民健康也受到威胁。

为此,当地谋划竹凉席产业转型升级,自去年12月以来启动集中整治行动,并从今年6月开始对所有未办理环评手续和未建设有效污染防治设施的竹凉席生产企业一律关停。

可从今年7月份开始,为逃避打击,部分作坊主却将机器和熟练工带到三和乡黄廖村,在楠竹资源丰富的黄廖村与本地人合伙生产。临时搭建起来的工棚……而且令人担心的是,“蒸煮锅里冒出的热气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污水直接往屋外的水沟流,没有任何排污设施。

双氧水污染可能慢性导致人体致癌,如果地下水污染,井水不能喝,种植农作物也不敢吃,黄廖村民将如何是好,到那时,后悔莫及哦, 凉席厂污染还通过土壤、废水、固体废物大面积地污染空气和水域,治理起来有更大的难度。

环境污染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影响经济发展

希望镇政府取缔龙益凉席厂!!!

一个有良知的黄廖村民

投诉反馈,及时掌握

已回复

声明:

1.以上内容仅代表投诉者本人,不代表湘问·投诉直通车立场。

2.未经授权,本平台案例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汉寿县环境保护局 2016-01-11 09:56:54

    网友:

    你好!您所发的“面对污染,汉寿县环保局措手不及!”的诉求,反映汉寿县龙益竹木加工厂无视国家法律以及对周围老百姓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将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偷排的问题。我局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汉寿县龙益竹木加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主良。该公司于2015年8月在汉寿县三和乡黄廖村麻竹园组开始建设,2015年11月开始生产,主要生产凉席(竹制品)。2015年12月7日,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在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已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污水及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群众反映强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要求,我局对该企业下达责令停止排放污染物的决定书,要求该企业于2015年12月8日之前停止排放污染物。

    2016年1月8日,我局执法人员再次到现场进行了检查,发现该企业已经停止生产,并正在拆除生产设施。

    汉寿县环境保护局

上传图片 支持jpg,gif,png等格式,5M以内

    我要投诉 部门回复 下载新湖南 在湘问上提问 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 华声在线新闻网站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主办

    友情链接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